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曾经说过,人的生命就像牛或昆虫的生命一样没有什么意义。我们吃饭、睡觉、活过一段时间、生殖,别的动物也是如此,生命没有任何最终的目的。你会怎样来回答他?人的生活拥有哪些在牛和昆虫那里无法找到的目的?你生活的目标是什么?

首先需要明白,他说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人类属于生物的一部分,不能将其和其他生物脱离开来看。但是,这并不代表人类的生命和大部分动物的生命一样都没有意义。在我看来,这句话是片面的。
人类和其他生物有着生理上的区别:人类的大脑高度发达,由此产生了各式各样的高级文明。因此,人类有着更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灵魂需求,这也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在人类看来的生命的意义。
其次,其他动物的生命也并不是毫无意义。当跳出个体的生存发展去看待整个物种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每个个体都承担着繁衍、进化的责任,脱离一个个个体,物种不会继续存在下去,而是在残酷的自然选择中灭亡。因此,一切动物的生命的原始意义就是使其在残酷的竞争下延续,从这个角度来看,每个生命都是有意义的。
然而,身为已经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每个人必定不会把人类的物种延续看待为自己生命的意义,而是会将个体的幸福作为生命的意义。由于人类社会高度社会化,分工极其明确,个体的幸福一定和社会有着或深或浅的联系。因此,这就是人类生命价值与其他动物生命价值最大的不同点,它依赖于人类在生物界的独特地位的客观事实。反观其他生物,很少有物种像人类这样将自我价值的实现构建在其他个体的幸福之上,很少有生物不将生存作为自己活着的最大目标。反过来,这种高度社会化的体系有促进了人类的文明的进化。
于我而言,我的生活目标就是使其不留遗憾,尽力绽放生命的光辉,并同时能够对社会有所影响。这是人类独有的一种幸福。

我们发明了一台机器,它是一个有着若干电极和一个生命维持系统的箱子,名叫:快乐箱。只要你进入这个箱子,就会体验到一种特别快乐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会一直持续下去,因为它可以产生足够多的变化是你不会失去新鲜感。现在我们想要请你去试试。只要你愿意这么做,你可以随时决定出来或者不出来;但是我们可能会对你说,人一旦进入箱中,还没有谁愿意出来过。过了十几个小时左右,我们接通了生命维持系统,人们就在那里耗完他们的一生。当然,他们其他什么事也没做,所以过了若干年以后,由于缺乏锻炼,他们的身体开始变得臃肿,摇摇晃晃,但他们似乎从未此烦心过。现在轮到你做决定了:你愿意跨进快乐箱吗?为什么?

不愿意。
快乐箱的情景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它有着很强的现实基础。比如小说漫画、电子游戏,甚至毒品。当然,它们和快乐箱有着细微的差别。如果你询问一个人是否愿意吸毒,那他大概率给出的答案是不愿意,而且还会有些生气。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人在未接触毒品的理性状态下,一定会意识到吸毒会让自己的生活不可控,失去控制感是每个人都不愿意遇到的事情。这是毒品的成瘾性导致的。然而题目又没说快乐箱会成瘾,为什么和毒品类似呢?这是因为人一旦进入到无限的快乐之中,就会不可自拔地成瘾,无法控制自己的其他行为。因此,快乐箱就是一种人类历史上最厉害的毒品。
这样我们就可以深层次想一想了:为什么人类就要抵制毒品呢?既然它能够让人一直快乐下去,为什么不去吸毒呢?
一个方面,因为这样的类毒品会让人创造的欲望,进而影响到人类文明的发展。比如在清朝时期人们吸食鸦片,最终的结果就是朝廷腐败、军队混乱、人民萎靡,然后遭到了外国列强的凌辱。若是全人类吸毒成瘾,都躺在快乐箱里快乐,那么人类文明就会溃散,最终就会走向灭亡。因此,一旦从理智的角度出发,就一定会抵制类毒品。这本质上就是一种延迟性满足,抛弃短暂的快乐而去追求更大的快乐。
但是快乐箱是不一样的,因为吸毒时人会不时抛弃快感,进入到懊悔之中。但是快乐箱不会。也就是说踏入快乐箱不会丢失丝毫的控制感,也不会在意我自己是否放弃了延迟性满足的机会。我会源源不断获得一种正面的情绪激励。
究竟是物质决定意志,还是意志影响物质?这里说人类的身体变得臃肿,什么都没干,可是推动人类做事情的根本的东西不还是主观上的意志吗?既然我本来就可以获得这种意愿,为什么还需要做事情呢?这不是一种跳过了物质就可以决定意志的神器吗?人究竟是为了做什么事情,也就是物质而活,还是为着所谓的精神而活呢?有人说不得志的命苦的人经常精神欺骗自己,可为什么大部分人都认为他们是勇于面对现实的勇者,是在用智慧对抗现实呢?所以,基于这个角度上去讲,我非常愿意踏入快乐箱,因为它是一个可以让个体得到幸福的神器,可以脱离现实而决定意志,尽管可能现实中你什么也没做。
所以,如果从理智的角度去思考,快乐箱就是一种毒品;但如果深层次想一想,它似乎又揭示着一个矛盾。所以如果非要给出一个答案,我只能基于现在的个人意志回答:不愿意失去控制感。只不过这种不愿意在进入快乐箱后便会产生变化。

下面哪种东西最”真实“——是你所坐的这张椅子,构成这张椅子的分子,还是当你坐在上面时的感觉印象?

“真实”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得到答案是不同的。
如果以人的思想为标准,只有坐在上面的感觉印象是最真实的。
在人脑中,“真实”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意识,存在于人的大脑之中。如果可以虚构出一种感觉,那么在人的大脑看来就是真实的。比如在面对某个痛苦的情境时,如果消除掉对应的记忆,就不会感受到悲痛。所以感觉才是意识层面最终的落脚点。
如果以物质为标准,以上的这种情景是不真实的,只有构成这个椅子的分子是真实的。因为感觉终究是存在于大脑之中,它看不见摸不着,随时可以消散,而且对于一个东西不同人也有着不同的感觉。然而只有这个东西的组成本身是不会变的,不会随着人的不同而不同,这是另一种评判真实的方式。比如鲁迅笔下的阿Q正传中总有人利用精神胜利法来麻痹自己,这在我们看来就是一种不真实,是逃避现实的表现。
真正的真实是两者相结合的真实,比如你不能说坐在一个椅子上却没有任何感觉可以让你感受到真实,也不能说躺在床上就像坐在椅子上更加真实。这不能给出确切的答案,不然就太极端了。

假设你是心理学家实验室里的一只动物,但你拥有思想和感觉的所有能力,也就是说有一个与现在完全相同的“心灵”。你无意中听到科学家跟一位助手说:“别担心,它只是一直不会说话的动物,既没有思想,也没有感觉,只是在按照它的本能活动罢了。”你怎样证明你的确具有思想和感觉,有一个“心灵”?现在假设有一位心理学理论家这样说,一般说来,没有所谓“心灵”这种东西,人只是“行动”罢了(也就是说根据从环境中接受到的刺激去移动身体和发出声音)。你将怎样证明你的确有一个心灵,你不仅仅是一个自动机或者机器人,而是一个有思想、有感觉的存在。

这个心理学家说的完全没有问题,人就是一种生物,生物由细胞组成,受着自然规律的支配。人的一切思想、行为、情绪、情感都是神经元在宏观上的表现,因此生物的确是按照它的本能活动。心灵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所以想要证明我存在着自我的意识,不能够否定心理学家“本能活动”的理论。
然而,意识也是的确存在的,比如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面对同一处境也会有不同的反应,所以证明自我意识的第一方法就是举出这个不容置辩的例子。例如有些人是无神论者,有些人相信上帝。有些人相信善恶终有报应,有些人相信自私才是唯一的生存途径。作为一个实验室里的动物,如果不能说话,我就会做出与科学家眼中“自然规律”不太相符、不太正常的行为,例如在被电击时假装很享受、故意不理睬科学家给我的奖励,因为反抗往往是想要伸张自由意志的表现。但这些行为又是不能和客观规律相违背的,所以我的意识也是受限的。

标签: none

添加新评论